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东莞女清洁工“无为而教” 培养出医学博士儿子(二)

劝学:每月通信,以持续的沟通维系孩子

相比于出博士儿子的,真正坐到记者面前的熊玉香,令人更加吃惊和:一米五出头的,又瘦又小;套在身上的墨粗布工作服显得又大又松;小小的眼睛,一笑就眯缝成一条线;虽然已不是第一次面对采访,可还是有些不自然地搓着双手,显得紧张局促;少言寡语,一张嘴又是很难听懂的“湖普”——这样一个只有初中文化,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农村妇女,身上蕴含着怎样的能量?

熊玉香的确不善言辞,当被问及有什么教育方法时,萦绕在嘴边的总是一句“没什么,反正都是他自己学,我也不怎么管”。记者只能将问题揉细、切碎,再一字一顿地抛过去,一个个细节才渐次清晰。

确实,这个农村妇女不可能像教育专家那样一套一套的,但她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,她很早就让孩子知道:“读书很重要,爸爸妈妈态度也很坚定,无论多么困难,借钱也供你上。”

有一次快放暑假了,得知儿子想到东莞玩。熊玉香强忍内心的思念,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:“妈妈天天都在想你,但这是厂里的宿舍,你来了没法住。你在家好好学习,等你长大了,有的是机会来。妈妈希望,到时候你不是像妈妈这样来打工,而是有了本事,干出了事业,来东莞旅游,接妈妈住大酒店。”

对,写信,就是写信,简简单单的信,就是熊玉香教育孩子的另一个“法宝”。虽然常年不在孩子身边,但她每月都和孩子保持书信往来,多年来从未断过。她文化程度不高,信里没有华丽的词句,每次总是交代儿子要好好学习,交代老公督促孩子写作业,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教育并激励儿子。

穷人的孩子,一点就通。毛石清知道父母的辛苦,从小学习就很自觉,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,然后出去玩一会儿,就早早回来睡觉。有机会回家的时候,熊玉香看到儿子房间满墙的奖状,倍感欣慰。

此外,具体的学习过程,熊玉香和老公从来不多问,把学习的自由交给孩子。“有时候期中、期末考试后,我给他打电话、写信,基本上不问他考得怎么样。他有时候考得好会主动告诉我,不说的时候我也不追问。这孩子从小乖,如果考得不好一定会自己总结教训,下次改正,不需要我多说。我们太关心,逼得太紧,反而让他逆反。这么多年了,我也从来没有给他们老师打过一个电话。”

以坚强的态度感染孩子,以持续的沟通维系孩子,以宽松的环境释放孩子,这应该就是熊玉香培养出博士儿子的“秘诀”——好吧,如果非要把这叫做“秘诀”的话。